盾构机及盾构法施工原理
盾构机(Shield Machine),是一种全封闭的隧道掘进设备,主要由掘进系统、同步注浆系统、出渣系统、渣土改良系统、拼装系统、密封系统、导向系统等组成,利用衬砌管片提供反力,不能连续掘进。隧道掘进机(Tunnel Boring Machine),简称TBM,硬岩掘进机,部分封闭,围岩暴露并可提供反作用力,可连续掘进。
"盾"——"防御、保护" ,指刀盘、盾壳;
"构"——"构筑、修建",即管片衬砌和注浆;
按照开挖面平衡方式分为:
土压平衡式,适用于各种土层、岩层等复合地层 ;
泥水平衡式,适用于含水砂层以及软流塑、流动性等软弱地层;对地面沉降要求高的项目;
复合式,适应性更广
按照直径大小分为:
巨型盾构,大于12米;15.43、14.9米;
常规盾构,大于6米;6.28、6.34、6.68米;
微型盾构,小于3米。0.15到3米。
按照开挖面敞开程度分为:
全敞开式,手掘式、半机械式、机械式
半敞开式,半挤压、全挤压、网格式
全封闭式,土压、泥水、复合式
按照断面形式分为
圆形盾构
矩形盾构
异形盾构(双圆、三圆、球形)
盾构法的应用案例
2000年9月,北京地铁五号线雍和宫站至北新桥站区间首次采用盾构法施工。
2000年-2014年,高速发展期。建成运营17条线路,总长527公里。日均客流约1000万人次。是国内最繁忙的轨道交通系统。根据线网规划,2020年将建成30条线路,运营里程超过1000公里。
1994年,上海延安东路南线隧道首次使用土压平衡盾构机施工。
2003年上海隧道股份设计制造第一台国产盾构机。
截至2014年,共建成运营14条线路,总计525.2公里。根据线网规划,2017年总里程689公里,2020年总里程808公里。
1995-1999年1号线建成运营;首次引入盾构法进行隧道施工。
1999年以后,2、3、4号线大量采用盾构法隧道修建;2010年高峰期,75台盾构同时掘进。
截至2014年,共有9条营运路线(1号线、2号线、3号线、4号线、5号线、6号线、8号线、广佛线及APM线),总长为260.5公里。2017年底,将新建10条线路,260公里新线。总里程超过500公里。
国内目前地铁已经开工的共23个城市,国务院批准的有33个城市,国内地铁建设趋势由中心城区向四周辐射,十二五期间将是地铁建设发展高潮期。
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盾构工法的使用比例已经超过85%。
盾构法隧道施工工作原理
盾构机千斤顶利用已成型管片提供反力,向前施加推力,利用刀盘旋转切削掌子面土体(保持土仓压力),通过螺旋输送机(管道)把渣土输送出来,拼装机拼装管片形成衬砌,管片背后同步注浆,形成永久结构。
土压平衡盾构机施工原理示意图如下:
泥水盾构机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:
盾构法隧道施工的特点
地下施工,必须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敏感的地面环境。所用设备集成度高,技术含量高,对人的要求较高。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多,对复合型人才有较多需求。
盾构法隧道施工的优点
高效率。机械化作业程度高,施工速度快,采用预制管片衬砌,一次成型,施工质量易于控制。经济效率显著。高安全。施工作业环境好,施工人员安全得到有效保障。对周围环境影响小,地表沉降易于控制。高适应。不影响地面交通,不影响航运通航,不受风雨等气候条件影响。不受地质限制。
盾构法隧道施工总体流程
始发井(车站)交付使用→盾构托架就位→盾构机下井组装、调试、验收→初始掘进(L=80-100米)→负环拆除及其它调整(换装)→正常掘进→盾构机到达中间站→盾构机通过中间站→盾构机再次组装、调试、验收→盾构机再次初始掘进→正常掘进→盾构机到达终点站→盾构机解体外运→隧道清理、管片修补、堵漏→工程验收。
局部流程
准备工作(风、水、电、浆液、渣车、管片)→启动液压系统 →启动刀盘 →启动次级渣土运输系统(皮带机)→启动推进千斤顶→启动首级渣土运输系统(螺旋机)→同步注浆→停止掘进→安装管片→准备下一环掘进。
开挖→出土→注浆→拼装
掘进系统:
同步注浆系统:
出渣系统:
管片拼装系统:
导向系统:
密封系统:
渣土改良系统:
风、水、电、气系统:
盾构隧道管片衬砌构造示意图:
盾构机的操作技术:
做好操作前的准备工作。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。按照操作指令的控制掘进参数(刀盘转速﹑扭矩﹑土仓压力﹑推力﹑掘进速度﹑铰接角度﹑注浆压力等)
对线路特点﹑工程地质和地面的环境状况有充分认识。对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并上报